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6165指標利率


  • 2011-07-01 01:41
  • 工商時報
  • 應德煇

  近來市場瀰漫著一股利率上漲的預期心理,大型企業未雨綢繆,紛紛利用 低廉的市場利率與銀行團簽妥聯貸案。日前新奇美500億台幣聯貸案是依照指標利率6165加碼90點來訂價;接下來潤泰集團400億台幣的聯貸案,也是以 90天期指標利率6165加碼200點。本文將回顧6165,還其歷史原貌。

 早期台幣市場不像美元市場,有一個公認的指標利率LIBOR(倫敦銀行拆款利率)。各國銀行間拆借美元有一個共同的標準,同時企業向銀行借美元, 銀行可以依據該企業的信用風險,以LIBOR加碼即可,簡單透明又無爭議,成為市場訂價模式的慣例,投行也藉此創造許多利率型態的衍生性商品以因應市場需 求。

 10多年前台幣拆借市場,資金的供給者與需求者壁壘分明,供給者是老行庫,主要是台灣銀行和合作金庫,需求者則是新成立的民營銀行和外銀。新銀行 和外銀每天為軋平資金缺口,無不渾身解數奔走在台銀與合庫間,以當時氛圍,資金供給者不願主動報價,而資金需求者也報不出貼近市場的利率,在行情一面倒的 情況下,自然就無法建立一個公平合理的台幣短期利率指標了。

 有鑒於此,當時的德勵道瓊公司(Dow Jones Telerate;俗稱美聯社)採納了大通銀行(今摩根大通銀行)交易員的建議,利用比較貼近市場的融資性商業本票(CP2)次級市場利率為代替品。雖然 CP2是雙向報價,取買賣的中價(平均價)就解決了取價的問題。確定報價原則後,接著美聯社說服了中興、國際、中華3家老票券公司,以及積極參與市場報價 的外銀,如花旗、瑞銀、荷銀等,於19964月建立了台幣指標利率— Telerate 6165

 建立指標只該此系統成功了一半,更重要是如何讓主要參與的銀行或證券商大量運用該指標,創造更多的衍生性商品,並在ISDA合約中註明,每90天 以Telerate 6165訂價1次,越多參與者採用就越確立它無可取代的地位,建立Telerate 6165成為台灣乃至全球台幣利率的標準。為了取信參與銀行,美聯社一再向銀行團保證,每天會蒐集市場上10幾家主要參予者的報價,並在台北時間上午11 點整,計算出一個均價(FIXING),成為當天的指標利率,提供公正客觀的指標,成為當天合約訂價日的基準價。

 瑞銀財務部的衍生金融商品高階主管,曾在當時要求美聯社確實把6165做好,1250天不能間斷,美聯社當場應允。其後花旗,大通,渣打等銀行 隨之一一採納,眾多金融市場參予者的共同努力下,Telerate 6165相關的交易逐步創造出來。美聯社原意是要為台灣建立指標利率的初衷,竟能鼓舞國際資金共襄盛舉,共同開拓台幣衍生性市場的榮景,也是始料未及。

 物換星移,Telerate 6165因為路透社的併購已更名為Reuters 6165。總而言之,6165是時代的產物,應該是公眾財,不應為任何資訊公司所擁有。6165雖然仿效LIBOR的設計,但是銀行公會至始至終並未參 與,各家報價全憑良心與自我約束,因此其報價的嚴謹性絕對比不上LIBOR,如果參與者或經營者沒有細心的維護、經營,可能會被有心人士所利用。有鑑於 此,票券公會於200910月推出了臺灣短期票券報價利率指標(TAIBIR),提供給銀行團與借款者另一種選擇,希望參予銀行以及企業多多利用有半官 方背景的而且比較嚴謹的指標利率。以一個6165的見證者而言,本人是樂觀其成的,有競爭就有進步,何者能勝出,成為市場的主流,大家拭目以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