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八百天的越南緣—一位金融分析師的越南自述(十七) 作者:應德煇CFA


Tu Anh博士曾在美國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主修經濟當時是西貢Fulbright Economics Teaching Program首席研究員(Director of Research)Fulbright1994在美國哈彿大學甘迺迪學院(Harvard Kennedy School)贊助下成立的。各位看倌可能會問,喂,煇哥你這台灣仔,哪來的機會認識這些火紅的名嘴啊?跟各位看倌報告,以上所有主講人都是煇哥透過媒體友人推薦與介紹,再以email連絡,告知煇哥我是蝦咪郎?公司是做什麼的?為何要辦這講座?講座的內容又是什麼?社會主義國家公眾人物對公開活動主辦單位的背景都非常小心謹慎,三問四問左查右詢,有的名嘴還非得三顧茅廬才請得動!Tu Anh博士在越南的知名度相當高,煇哥也是在媒體記者的引薦下,曾兩次赴該校向Tu Anh博士面報PBB講座背景與性質,並自掏腰包支付200美金演講費,才能將他請出山來為PBB助講。老實說煇哥在辦PBB活動確實花了不少心機,加上台灣工程師們大力度的支援,能在極短時間置入行銷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一切辛苦還是值得的!

 

直搗黃龍

 

定期參訪上市公司一直是此地證劵分析師共同的願望,尤其是中小型劵商,但是有想法沒行動也是白搭。既然煇哥承蒙大夥捧場,常常被會員們催促多多舉辦上市公司財報研討會,煇哥腦筋一轉,何不利用俱樂部名義去函參訪上市公司與CEO直接對話,了解與求證第一手的產銷狀況及財報數字,並順道參訪工廠,親自體驗生產流程、看看存貨、摸摸產品、見見領導。當煇哥提出這個建議時,立即獲得全體的附議。

 

第一個參訪的公司是海防市的先鋒塑膠(Tien Phong Plastic;股票代號:NTP www.nhuatienphong-tifoplast.com.vn)。參訪前,大夥們在河內的西貢商信銀行證劵公司(Sacombank SecuritiesSBSC)舉辦行前討論會,暖一下身,當天原本只安排15個座位,因為集體參訪上市公司在越南是創舉,沒想到當天竟然來了30多位分析人員,把會議室都擠爆了(附註二十八)。會中許多人提出不同見解,也讓煇哥見識到越南人的互動模式。與會時意外地發現了兩位聰明伶俐、口齒清晰的分析師,一位是SSI研究部副理(Deputy Manager of SSI)Dzung Nguyen女士([左圖]Dzung目前已榮任越南航空IPO主辦財務顧問),一位是外資(Associate Director of VietNam Holding Asset Management Ltd)資產管理公司助理董事Dao Phuc Tuong ([右圖]Tuong後加入新加坡APS資產管理公司,日後也與煇哥一樣取得了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證照)。毫無疑問這兩位都是越南金融界菁英中的佼佼者。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https://fbcdn-sphotos-h-a.akamaihd.net/hphotos-ak-xpf1/v/t1.0-9/10636092_10155121290175556_5140181688486671483_n.jpg?oh=f380bcc7e6042b61996a641151d8ec04&oe=5535A520&__gda__=1429407327_be724ce4ed7715478b0599a90ffe7bf0https://fbcdn-sphotos-d-a.akamaihd.net/hphotos-ak-xpf1/v/t1.0-9/3754_1133549667869_1968889_n.jpg?oh=fd89b70a22abfa76103b26ff01634077&oe=552CDBF5&__gda__=1428451782_f2a302a03c0d1c632e0377cb059d3b6d

Dzung Nguyen女士。      Dao Phuc Tuong,CFA

 

越南人提問時,時常先提出自己的看法,並沒有直接切入問題的核心,因此時常會變成提問冗長而失焦,答問者也就往往答非所問了。有鑒於此,往後煇哥要求與會者先把NTP的財報研究透徹,討論時才能針對重點,提出看法,相互論證,找出核心問題,同時基於禮貌,煇哥請同事彙整成問劵,事先提交該公司高層,希望能於參訪時得到適當的回應。因為煇哥是召集人,且基於面子問題,每次在個案研討前,煇哥無不渾身解數,徹夜研讀該公司的資料,包括公司背景、新聞報導、簽證財報、公司研報(經過會員們轉來的)…等等;煇哥自我期許,希望每次帶領個案導讀時,能提升大家的參與感,收斂問題,儘量無冷場,沒人敢偷懶,每次結束時讓大家覺得有收穫,自己則受益更多。其實舉辦投資講座有兩層意義,一是運用最有效方式快速累積人脈及煇哥的知名度,另一則是不斷尋找股市的超級巨星(類似上述的DzungTuong)。這目標沒多久也就達陣了,這是後話。

 

拜訪先鋒塑膠後,我們又陸續的參訪了兩家績優公司,一是越南最大的製藥公司Hau Giang Pharmaceutical(股票代號:DHG) www.dhgpharma.com.vn。越南有九千萬人口,藥品需求肯定不小。一是越南最大的汽機車電瓶公司Pinaco(股票代號:PAC) www.pinaco.com.vn,越南擁有二千萬台機車,電瓶市場也肯定很驚人;兩家公司都在南越。以上三家都是越南藍籌股,而且每次參訪完畢之後,組員們都會分工合作,將參訪記錄分享給所有分析師俱樂部的會員,大家無私的分享,也是造成這個俱樂部成功的原因之一。參訪後分析師也都會各自撰寫研報。參訪上市公司在越南是創舉,也是另類推動公司治理的方式。根據當時外資的說法,越南只有不到20支藍籌股,如果一個月辦一次參訪,不到兩年也就看完一遍,不是嗎?後來因煇哥調回台灣就沒繼續舉辦,但這種子灑下去之後,將來在越南這個沃土上,肯定會發芽的。

 

越南上市公司大部分集中在河內及西貢附近,由於兩地相隔1,760公里,因此參訪成本相對較高(有些分析師必須飛到對方城市參訪)。基於成本考量,南部分析師很少拜訪北方企業,北部分析師也很少拜訪南方企業,這也是造成南北隔閡的問題,同時分兩個證劵交易所(胡志明及河內交易所)掛牌也是因素之一。由於費用考量,一般越南人很少到對方城市去旅遊的,打個比方,我們西貢的同事阿惠(26歲左右),去過河內應該不超過三回,可見一斑。拜託喔,西貢到河內坐飛機就要兩個小時!來回機票要300美金是一般人2~3個月的薪水啊!可想而知南北觀念上的差距自然很大。

 

越南證劵分析師俱樂部」在煇哥的努力下一手拉拔起來,後來有分析師友人阿興(Hung Ngo[下圖一])與其他會員相互調侃地說,為什麼這種聚會竟是由一位外國人把它搞起來的呢?Why is David?(David煇哥的英文名字)」。正是,做任何事情一定要有熱情,衝撞制度才能有所突破。就是煇哥對金融證劵市場的這股熱情,打破越南人不敢私自集會結社的心理障礙,將這把火給燃燒起來!煇哥離開越南後,自有後人繼續薪傳火種,希望有一天能將「越南證劵分析師俱樂部」轉型成為官方正式認可的「越南證劵分析師協會」,煇哥一定會親自到場參加成立大會。(下回待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