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中國金融人才乾坤大挪移的啟示 作者: 應德煇CFA

六月中旬筆者率團參加北京金融人才峰會,取得中國金融人才就業市場第一手的信息。總的來說,中國金融業已由粗放高增長轉向穩健發展的軌道,人才缺口主要體現在高端複合型和創新專業化兩塊。十三五期間,中國金融業將深化供給側改革,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建構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普惠金融。金融人才也須緊跟產業變化做出適度的調整。隨著金融各細分行業迅速增長,機構類型不斷衍生,企業也愈加重視人才的綜合能力。同時為滿足金融業發展新趨勢的要求,在引進人才時,特別重視特殊業務所需的「專業技能」以及面對新興業務的「創新能力」。與會菁英們也不時地點名焦點人才:名校畢業生(北大、清華等重點大學)、國際專業資格認證(CFA, FRM, CPA)以及跨界、複合型知識人才(尤其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具備海外經驗人才等。

 
筆者與國信證劵投行部魏其芳總經理交流(擁有CFACPAMBA、律師證照的學霸型人物),由於證劵投行是當紅炸子雞,各路英雄好漢都來應徵,他私下透露只面試一流大學且同時擁有兩張以上專業證照學霸型的畢業生,同時戲稱該公司為「國信大學」,優秀員工常被同業高薪挖角,流動率超高!啟明創投合夥人于佳更直白地說,該公司只考慮聘用四種人才,哈佛、史丹福MBA、四大會計師事務所CPA、有經驗的分析師(如:CFA)、有利人士推薦或特殊背景子弟。可見當今中國大學畢業生人人都得擠破頭,渾身解數方能在一線城市取得金融機構面試的機會。某大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HR總監表示「現在金融業各大公司基本上都在拓展業務、都是混業經營,所以需要複合型人才。人才的專業分析能力、思維的廣度和深度、以及綜合素質都挺重要。」

 
以上是在傳統金融方面,至於目前站在風口浪尖的互聯網金融又是怎樣的氛圍?六月初前光大銀行資產管理部總經理張旭陽正式加盟百度,擔任副總裁分管百度金融體系下理財和資產管理業務。這也是繼2015年底,原美國運通高級副總裁王勁加盟百度金融之後,又一名銀行高管投靠。一葉知秋,銀行高管們紛紛跳巢互聯網金融公司意味著什麼呢正是互聯網金融大掘才的號角已響,傳統金融高管開始乾坤大挪移囉!近年互聯網金融概念在中國風生水起後已形成爆炸式的發展,根據LinkedIn的調查,中國互聯網金融同行業的流入率僅15%,這正意味互聯網金融並沒有足夠 本行業的人才家底,造成業內人才供需根本性的失衡,導致互聯網金融求才若渴,千金難求。目前互聯網金融人才多是從傳統金融、IT等行業流入,進而被培養成第一代互聯網金融人才。面對人才缺口,互聯網金融機構主要通過改造現有人員的思維,鼓勵金融和互聯網人才間的相互流動與學習,來提升人才的可用性。勿庸置疑,互聯網金融機構更需要的是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反觀當前台灣互聯網金融受到法規的層層制約,目前還看不到猛爆性的拐點,相關人才大都是銀行自行培訓的中低階員工,高管跳巢大浪尚未啟動,但是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不是嗎?

 

應德煇CFA(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精誠資訊資深顧問

https://scontent-tpe1-1.xx.fbcdn.net/v/t1.0-9/13466338_10209875768200695_1238888724636562590_n.jpg?oh=97ebff87ae55151a6932b8844d7ba377&oe=57EFD475

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

機器人理財進化論 作者: 應德煇CFA

機器人理財已是大勢所趨,根據資誠事務所2016年的調研,近半數的45歲以下高淨值資產人士,未來有意願使用機器人為財富管理工具。由於服務覆蓋的差異,專業服務內容及法規的限制,因此配合機器人進化的過程,還是要釐清這些名稱概念。何謂機器人理專、機器人財顧、機器人投顧? 煇哥認為機器人進化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
初期--機器人理專提供線上銷售商品,包括利用大數據分析替投資人篩選基金管理資產;
中期--機器人財顧已升級到智能化投顧的範疇,也是機器人理專的進化版,提供客戶全方位的資產配置,定期再平衡,但不替客戶代管資金;
長期--機器人投顧則是智能投顧的完整版,這階段已可以幫客戶代管資金,提供全權委託代客操作服務,此時智能投顧已不僅能幫高資產客戶理財,更重要的是,達到替全民理財的偉大使命!
機器人將成為金融顯學,隨著科技進步,金融業的科技與數位化也不斷進化,機器人理專將愈來愈普遍,且根據統計,有近半數的高淨值資產人士,未來有意願使用機器人來作為財富管理工具。根據《2016資誠全球財富管理調查報告》顯示,高達69%的高淨值資產人士已使用線上或行動銀行,逾40%的高淨值資產人士透過線上工具來檢視其資產及投資配置,有趣的是,近半數(47%)的45歲以下高淨值資產人士,未來有意願使用機器人來作為財富管理工具。機器人理專可快速處理大量數據,最主要的優勢在於「速度」與「效率」,民眾有意投資理財商品時,機器人理專短時間內即可透過大數據分析,給予消費者精準的分析建議,亦或購買保單時,輸入自身條件與需求後,機器人也可快速推薦適合的保單組合。



2016年6月30日 星期四

新南向政策 風管跟著跑

專家傳真-新南向政策 風管跟著跑

總的來講,金融業面對三大主要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與作業風險,而這三大風險屬作業風險最難衡量(機率分布呈現厚尾與偏態)。也就是說在計算作業風險應計提資本時對損失發生率(loss frequency)與損失嚴重性(loss severity)的評估確有其難度。
2001年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曾對銀行作業風險作了以下的詮釋:「因外部事件或內部程序、人員、系統的不當或失誤造成直接、間接損失的風險」。日盛銀行盜領案應歸類為內部舞弊,而內部舞弊則以1995年惡棍交易員(rogue trader)尼克李森(Nick Leeson)搞垮百年老店—霸菱銀行最為經典,也是所有風管人員必讀的個案。

相較信用與市場風險的損失,作業風險損失其實銀行並不常發生,內部數據庫不足以適當反應損失發生率與嚴重性,因此制約了模擬作業風險期望損失的精準度。但銀行仍可以運用內部數據來推估損失頻率,同時援用內、外部(與其他銀行共享或市場公開)的數據來估算損失嚴重性。當採用外部數據量化損失嚴重性時不但須依據通膨調整,同時應以銀行營運規模對所引用外部數據做一適當的規模校準(scale adjustment),再配合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獲取額外數據,這也是因應主管機關的要求;循此高管們可藉由質化的情境分析和壓力測試(stress test),來體現未曾過發生的情景,與處於極端狀況下的風險承擔能力。
當然銀行也可以藉由買保險的方式將作業風險移轉,但這又涉及保那些作業風險?買多少保額?高管們也都需仔細評估,以免發生超買保額增加營運成本或當損失發生時卻發現買錯保險的窘境。簡言之,風險管理是一持續管控的過程,包括曝險確認(清楚地認知目標與限制的前提下),建立適當曝險範圍,並借助風險計量(VaR、beta、duration、delta等)不斷地量測,當曝險超出目標區時立即做出適當的調整或移轉,周而復始。風險管理也屬公司治理的範疇,涉及董事會、風管委員會、執行長、風控長與各單位主管的職責。

目前配合蔡英文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國銀多數都傾向在越南、柬埔寨、緬甸等邊境市場設立分行,除了考慮政治風險外,作業風險、信用風險的管控與衡量至為重要,更不用說應該全面落實企業風險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機制,期許在最適風險水準下獲利極大化。
(工商時報)

2016年6月16日 星期四

八百天的越南緣—一位金融分析師的越南自述(二十六) 作者:應德煇CFA

這裡也稍微提一下那動盪的鄰邦柬埔寨;柬埔寨王國從第9世紀到第13世紀整整四百年間,柬埔寨王國控制整個東南亞,然後接二連三的遭到越南和泰國的夾擊入侵;1863年成為法國的殖民地,與越南、寮國同屬於法屬印度支那(French Indochina),百年後於1953年獨立;但是爾後遭到越戰的波及,於是內部發生矛盾,70年代,親西方的軍事政府推翻施亞努親王(Prince Norodom Sihanouk)1975年,中國扶持的波布(Pol Pot)率領赤棉(Khmer Rouge)打退郎諾(Lon Nol)將軍的政權,攻佔了金邊。他的反蘇聯政策,雖其曾受到中國美國泰國和一些西方家的支持,但在統治期間估計有二百萬柬埔寨人遭屠殺,普遍受到國際譴責1978年蘇聯撐腰的越南軍隊,入侵柬埔寨,成立傀儡政府,中共支持的赤棉退到泰國邊界。1989年,越南撤軍後,三支軍隊及赤棉於199110月簽下巴黎和平協定,結束多年的內戰。施亞努親王也於1993年自中國返回柬埔寨,成為君主立憲後的元首。但是赤棉仍挑戰政府的權威,直到1998年底,才正式全部投誠。
上世紀下半葉以來,中越之間的過結,有前面提到1979年的中越諒山戰役(雙方死傷慘重)以及1975~1979年間赤棉的動亂,中越雙方支持不同陣營,矛盾持續擴大。近年來又有南沙、西沙群島主權與油源之爭,2014年越南終於爆發了全國性的「五一三排華事件」!中越矛盾,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實近年來越南的背後有不少國際勢力在為其撐腰,包括美、日等國,表面上看似中越之間的矛盾,其實質是中、美等大國之間的博弈,越南只是一顆棋子而已。

下回待續


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新南向政策風管跟著跑       作者:  應德煇CFA

日盛銀行理專盜用客戶存款與年初兆豐銀行的假美鈔事件,都是作業風險(operational risk)的典型案例。金融業者礙於數字壓力,往往便宜行事發生上述作業風險損失也時有所聞在所難免,重要的是如何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輒才是硬道理。總的來講,金融業面對三大主要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與作業風險,而這三大風險屬作業風險最難衡量(機率分布呈現厚尾與偏態)。也就是說在計算作業風險應計提資本時對損失發生率(loss frequency)與損失嚴重性(loss severity)的評估確有其難度。2001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曾對銀行作業風險作了以下的詮釋:「因外部事件或內部程序、人員、系統的不當或失誤造成直接、間接損失的風險」。而這次日盛銀行盜領案應歸類為內部舞弊,而內部舞弊則以1995年惡棍交易員(rogue trader)尼克李森(Nick Leeson)搞垮百年老店霸菱銀行最為經典,也是所有風管人員必讀的個案。

相較信用與市場風險的損失,作業風險損失其實銀行並不常發生,內部數據庫不足以適當反應損失發生率與嚴重性,因此制約了模擬作業風險期望損失的精準度。但銀行仍可以運用內部數據來推估損失頻率,同時援用內、外部(與其他銀行共享或市場公開)的數據來估算損失嚴重性。當採用外部數據量化損失嚴重性時不但須依據通膨調整,同時應以銀行營運規模對所引用外部數據做一適當的規模校準(scale adjustment),再配合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獲取額外數據,這也是因應主管機關的要求;循此高管們可藉由質化的情境分析和壓力測試(stress test),來體現未曾過發生的情景與處於極端狀況下的風險承擔能力。當然銀行也可以藉由買保險的方式將作業風險移轉,但這又涉及保那些作業風險?買多少保額?高管們也都需仔細評估,以免發生超買保額增加營運成本或當損失發生時卻發現買錯保險的窘境。簡言之,風險管理是一持續管控的過程包括曝險確認(清楚地認知目標與限制的前提下)建立適當曝險範圍,並借助風險計量(VaRbetadurationdelta)不斷地量測當曝險超出目標區時立即做出適當的調整或移轉,周而復始風險管理也屬公司治理的範疇涉及董事會風管委員會執行長風控長與各單位主管的職責

根據媒體披露某金控曾高價敲進一檔科技股,當該公司營運逆轉時未能及時停損,去年底終於斷尾殺出認列了50餘億的損失;備供出售金融資產帳上的巴西ETF及公債部位,不幸去年里耳大貶又爆出50多億的帳面虧損,如此荒腔走板的舉措實不知市場風險的管控機制乃至整體風險管理的獨立性在哪這款風險治理(risk governance)的玩笑實在開的太大了筆者推論該金控的風管委員會和風管部門應該只是顆橡皮圖章,與日盛銀行的內部舞弊案相比簡直是大巫見小巫!我們不禁懷疑國內某些家族掛帥且標誌著公司治理尤其是風險治理是否都僅聊備一格目前配合小英政府的新南向政策國銀多數都傾向在越南柬埔寨緬甸等邊境市場設立分行,除了考慮政治風險外,作業風險、信用風險的管控與衡量至為重要,更不用說應該全面落實企業風險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ERM)機制,期許在最適風險水準下獲利極大化。

應德煇CFA(特許金融分析師)、精誠資訊資深顧問


2016年6月11日 星期六

英國留歐或脫歐? 作者: 應德煇CFA

本月23日英國將要舉辦公投決定是否留歐或脫歐(Brexit),目前脫歐派暫時領先十個百分點,該文作者做了一問卷調查,在803個回函裡,有64%的人認為脫歐對英國經濟有著重大負面的影響,僅有12%的人認為有重大正面的影響。雖然大部分的人認為脫歐對經濟有著重大負面的影響,為什麼英國人還要支持脫歐呢? 脫歐派的主張基於三個重點:法規、稅負、移民。脫歐派認為歐盟僚氣太重、法規繁瑣、稅負過重,因此脫歐所帶來的好處遠遠超過英國留歐日漸失去的「主權(sovereignty)」。而且由於歐元區目前的經濟困境,希臘債務問題以及大量移民所造成的失業問題,更讓脫歐派造反有理。而留歐派的主張恰恰相反,認為脫歐會對英國經濟造成嚴重的負面效果,同時失去對歐元區的影響力,也會削弱倫敦在國際金融中心與英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與減少對歐盟的輸出(由於脫歐而造成關稅的提高),進而降低英國在全球所扮演的腳色。雙方都在理,但是說明白其實就是區域整合全球化與國家主義、分離主義之爭,說得更那個一點就是資本階級與勞工階級的鬥爭。這不正是在台灣發生中的事兒嗎?

應德煇 CFA(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

https://blogs.cfainstitute.org/investor/2016/06/09/brexit-should-they-stay-or-should-they-go/

2016年5月26日 星期四

八百天的越南緣—一位金融分析師的越南自述(二十五) 作者:應德煇CFA


還有西貢(第五郡)五星級的貴都大酒店(Hotel Equatorial—242 Tran Binh Trong Street,D5 www.equatorial.com)也屬大馬旅館管理集團。貴都大酒店在馬來西亞經營了五間酒店,同時在上海與西貢各有一間五星級的酒店。其他著名的馬來西亞集團如SP Setia Bhd www.spsetia.com.my,Gamuda Bhd www.gamuda.com.my,WCT www.wct.com.my等等在越南經營土地開發、地產還有馬來西亞寶利集團很流行的波倪雅品牌(Bonia)包包、皮件、鞋子等等不勝枚舉。親愛的台商朋友們,你們還在等什麼?還不趕快來越南拓展市場,來搶錢啊!


第13章.中越心結

前面曾提及中國影響越南有一千多年,但是還抵不上法國佬60年的殖民經略。越南的「去中國化」也不比韓國少,尤其是1979年的這場中越大戰,更加速越南的「棄中」、「恐中」,因此一般來講,越南「恐中情結」是非常嚴重的!而2014年5月13日的排華暴動,達到中越糾結的最高點。
煇哥曾在西貢第五郡黎鴻峰街(Le Hong Phong Street),發現一家不錯吃的「山東大娘餃子館」,掌櫃自稱老劉。老劉是中國東北人,人高馬大,氣宇軒昂,當時約莫五十八、九歲,中共解放軍出身,他人壯氣足,因此桿的水餃皮特Q!煇哥想吃水餃和麵食時,一定光顧老劉的店,解解饞,店裡的小吃,既經濟又實惠。煇哥酷愛打屁,與老劉一回生二回熟,往後就天南地北無所不談了。精彩的是老劉有回偷偷地告訴我,他年輕時曾打過中越諒山戰役。根據老劉的口述:「打入北越境內後,進入村莊,已分不出正規軍或老百姓,你不殺他,他就殺你,因此不得不大開殺戒,不分男女老少,見一個殺一個…」。中國軍隊在越南的「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給北越人再一次帶來災難與恐懼。戰爭殘酷是無法抹滅的事實,因此越南的「恐中情結」近代再加一條,也不是沒道理的。50年前的美越戰爭雙方死傷慘重,仇恨頗深,但畢竟美國地理位置遙遠,對越南沒有立即的威脅。但中國不然,既是鄰居,又有歷史的宿怨,中國的一舉一動,對越南都有着鉅大的影響。煇哥曾經對越南朋友分析,歷史上中國數度入侵越南,都鎩羽而歸,雖然我不是戰爭歷史學家,但是以常理判斷中國之所以失敗的三大原因,不外乎補給困難、醫療不足、武器裝備落伍。成敗論英雄沒錯,但是越南也別自鳴得意,遇到煇哥就頻頻自誇曾數度打敗世界強國(法、美、中)。現代中國,上述三點已經不是問題了,因此越南應該與中國保持兄弟友誼才是上策啊!況且中共建政才剛過60個年頭,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今日的中共不過佔百分之一而已,因此並不能完全代表我們華夏中國!
但是話又說回來,殊不知,現代中國也為越戰出過不少力啊;根據資料顯示,從1977到1978兩年間,中國援助越南的總金額達3億美元,直到1979年因為中越大戰時援助才終止(附註四十七)!老兄拜託喔!那時中國才剛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唐山大地震…等等,百廢待舉,仍須擠出一些奶水(美金)來支援與老美鏖戰10年的小老弟啊!至於為何發動中越大戰?這是屬於歷史學家的範疇,煇哥不懂就不予置評了(附註四十八)。話說北越的升龍大橋(Thang Long Bridge)吧,在未興建今日的日新大橋(Nhat Tan Bridge)之前,該橋是跨越紅河連結河內與內排國際機場(Noi Bai International Airport)唯一的大橋,搭飛機到河內都必須經過此大橋進入市區。升龍大橋是在美越大戰爭期間,中國援助北越的精典之作,該橋從1972年開始興建,中間斷斷續續,後又因為中越大戰而停止興建;蘇聯老大哥繼續接手(此時中蘇已經交惡),終於在1989完竣,歷時十七年!在1989年以前河內僅有一條龍邊大橋(Long Bien Bridge[下圖])連接海防市,這條大橋還是一百年前法國人建的;越戰期間龍邊大橋背負連接河內及海防的重要交通橋,歷經美軍無數次的轟炸,仍然屹力不搖,不知是天佑越南,還是老法興建的大鐵橋超堅固的就不得而知了!
附註四十七:
人民網 「越南革新開放“斷代史”」胡世龍 2014年6月9日第22版。「…此後(1979年中越大戰後),中國不僅中斷了對越南持續20多年的經濟援助,也停止了對越經濟交流。這對於越南的經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據統計,20世紀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中國對越南的援助高達200多億美元,約是同時期蘇聯對越南援助的3倍。」
附註四十八:
鄧小平說:「越南同蘇聯簽定的條約具有軍事同盟的性質,越南對柬埔寨卻發動了大規模武裝入侵,並正在中國邊境地區挑釁。越南起的作用會比古巴更壞,我們把越南叫做東方的古巴。對付這樣的人,沒有必要的教訓,恐怕任何其他方式都不會收到效果。」 軍事論壇 「中越大戰前鄧小平告訴日本人:“一定要教訓越南"」 2008年8月11日。http://bbs.tiexue.net/post2_2974388_1.html 下期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