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台灣投信業的小確幸?
工商時報
應德煇, CFA、投信老兵
2.ETF的投資標的非常明確,例如台灣50,但開放式基金包羅萬象,持股變化太大,這會增加LOF「造市商」的操作難度。
3.目前參與掛牌的七家投信公司都選擇自家券商為主要擔當「造市商」,LOF平台要求「造市商」即時雙向報價,以增加透明度與流動性,若防火牆失靈,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極可能誘使「造市商」操弄報價,倘又無其他「造市商」或大戶來套利,價差會很寬,造成一般投資人買到最高價、賣到最低價,而這超額價差就是「造市商」的超額利潤。
4.一般ETF的追蹤誤差(tracking error)不會超過被追蹤標的±1%(台灣50 ETF的追蹤誤差約為±0.03%),由於LOF平台的遊戲規則較複雜,因此櫃買中心訂為±3%,這就是「灰色地帶」。然而開放式基金是以當天收盤後的淨值(NAV)來訂價,那是誰賺走了超額價差?
5.雖然LOF平台初期只開放給以台幣計價的台股基金,反觀境外基金投資標的更是多樣化,又有匯率、交易時差等問題,加上平台設計乃屬「化簡為繁」的小確幸,因此筆者認為境外基金上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投資人若經由此平台買賣基金,雖有簡化開戶、降低交易手續費、變現速度快的優惠,卻可能損失超額價差,因小失大。何況基金投資偏中長線,如此小惠利誘有限。綜合上述,筆者認為LOF平台設計不夠親民,也不如ETF巧思,雖然櫃買中心希望能藉此平台與國際接軌,並協助投信公司走出去,由於LOF存在結構性的問題,櫃買中心也未免太一廂情願了!
筆者建議投信投顧業者先檢視一下自身的優勢,因勢利導,走出去成功的機率才高。到底台灣業者的強項是什麼呢?自然是操盤台股!而台股的賣點是電子股,代操台灣電子類股,替客戶賺取超額報酬(alpha),才是業者的強項與賣點不是嗎?具備此條件的業者應該去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到挪威、加州爭取它們退休基金或主權基金的代操合約(mandate),幫國際資金操盤賺取alpha,才是正解,這也是全球資產管理市場的趨勢。根據SWFI官網,挪威擁有目前全球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市值近9,000億美金,千分之一就是9億美金!贏得這些大咖的mandate,才是真打「亞洲盃」。至於業者應該如何去爭取mandate呢?
首先業者的投資政策與程序、績效報酬計算等,必須符合美國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 Institute)所頒布的全球投資績效標準(Global Investment Performance Standards/GIPS),而且必須經過獨立第三方認證公司(verifier)的認證,目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應該是最合適的認證公司。通過認證,業者才可宣稱是GIPS的合規公司,方有資格去拿標單(RFP);拿了入場券(GIPS),才有參賽權,再去爭取mandate。通過GIPS認證、培養國際金融人才,都要花錢!業者要走出紅海就必須下決心,目前野村投信(日)、未來投信(韓)、惠理投信(香港)都來了,台灣的投信業者,還能小確幸多久?